冬季澆水不講究,棚里都是病!澆水部位應注意
2020-12-01 來自: 南陽市益生源肥業(yè)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610
冬季大棚蔬菜長得慢、耗水量小,“棚室蔬菜冬季可以百日不澆水”的錯誤說法被廣大菜農(nóng)所接受。那么冬季大棚蔬菜到底需不需要澆水,該澆多少水?怎么澆?
一、冬棚如何澆水
1、澆晴不澆陰
“澆晴不澆陰”就是晴天澆水,陰天不澆水,具體時間要根據(jù)不同的天氣情況來選擇,要嚴格遵守晴天澆水,陰天少澆或不澆,雨雪天切忌澆水的原則,尤其在寒流和陰雪天氣時,應盡量避免在這一時期內(nèi)澆水,以免造成地溫下降引發(fā)蔬菜漚根死棵,或造成棚內(nèi)空氣濕度增大,導致病害的發(fā)生和蔓延。
2、澆小不澆大
冬季溫度低,蔬菜需水量也小,所以澆水次數(shù)要少、澆水量要小,不能進行大水漫灌。一般情況下,都是隔行澆小水,澆水量多只有夏季的一半,“比如越冬黃瓜,就可以隔行澆水,小行澆水兩次、大行澆水一次,輪流灌溉。同時還可以減輕澆水對地溫的影響。”
3、澆溫不澆涼
澆灌用水要先在棚內(nèi)預熱,待水溫與地溫接近時再澆,水溫不低于12℃。不能直接使用河水、水庫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,澆水完畢后,要關小甚至關閉通風口,使棚內(nèi)溫度達到30℃以上,并穩(wěn)定持續(xù)1-3個小時。
4、澆暗不澆明
冬季大棚蔬菜要堅持做到膜下暗灌,或膜下微灌,這樣可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發(fā),降低棚室內(nèi)的空氣濕度,防止病害發(fā)生。使用微灌對蔬菜生長時所需水、肥、氣、熱的平衡與協(xié)調(diào)具有積極作用,特別是前中期使用微灌,有利于促根控秧,控制棚內(nèi)空氣濕度,減輕病蟲害發(fā)生,同時還能有效地控制水量,減少深層滲漏的水量和肥料流失,改善土壤結(jié)構(gòu)性能,促進作物生長發(fā)育和提高蔬菜品質(zhì)。
二、冬棚中澆水應注意的幾大關系
1、澆水與需水關系
澆水與需水 冬棚菜澆水要按需進行,根據(jù)土壤墑情確定是否澆水,不能按多少天澆一次水來安排。干旱時不澆水蔬菜枝葉萎蔫,甚至枯干,果實會因干旱而表皮無光或發(fā)生臍腐病。而不干旱時進行澆水,除非是蔬菜有特殊的生理需要,否則極易引起漚根爛根,嚴重影響蔬菜生長發(fā)育。
2、澆水與地溫關系
澆水與地溫 澆水能明顯影響地溫,尤其是冬季,澆一次水會使地溫明顯降低。冬季室外溫度很低,井水、河水溫度多在2℃-8℃,水的熱容量大,所以澆水后地溫會迅速下降,短時間內(nèi)難以恢復。棚室蔬菜的地溫通常要比棚溫的下限高3℃-8℃,在澆一次水后,地溫多由20℃以上降為10℃以下,很容易突破蔬菜所要求的地溫低值,會對蔬菜的根系造成很大傷害,影響蔬菜生長。這就要求冬季澆水要選晴天進行,要預先在頭一天及澆水的當天把棚溫提高2℃左右,澆水后的第一天把棚溫提高3℃,以憑借較高的棚溫提高地溫,使地溫下降幅度變小,并能盡快恢復。冬季蔬菜的澆水量也應適當減少,澆水量大,地溫在澆水后恢復緩慢,會引發(fā)蔬菜的生理性病害。